2019年第四期目录与摘要

发布时间:07.16.2019 来源:亚非发展研究所

亚太热点透析

贸易战、科技战与中美关系的“范式变化”                               朱  锋

【内容提要】中美关系在特朗普上台后短短的两年半时间,已经发生了历史性的重大变化。美国传统对华关系中的“接触政策”的基本要素已被放弃,中美关系究竟是走向对抗还是能够依然稳定和协调发展,尚难逆料。特朗普政府对华发动的贸易战和科技战,引发了中美关系的恶化。中美关系出现“范式变化”的更为深层的原因,是美国政府的中国政策、中国心态和所谓的“中国威胁”的认知和定义出现了重大变化和调整。未来,继续推进中美贸易谈判、解决美国对中国高科技企业的打压,是稳定中美关系的基础性条件。应对和处理好中美关系,中国仍需“以我为主”。

 

朝美峰会:动力、障碍与出路                                       王俊生

【内容提要】朝美关系从剑拔弩张到举行两次峰会,两国首脑都展现出一定诚意,这也是本轮半岛局势缓和的最重要原因。特朗普希望尽快实现朝鲜半岛实质性无核化和借此抬升民意支持率,但“无核化”是前提,金正恩则主要考虑改善与美国关系和希望国际社会解除对其制裁。第二次朝美峰会失败,与两国对彼此期待过高有关,也显示出两国建立的“自上而下”解决问题模式缺乏灵活性。两次首脑会晤,在根本性问题上没有取得突破。朝美主要分歧集中于无核化与安全保障的实现顺序、无核化概念、“增量”和“存量”、“路线图”和“执行”的顺序等。解决这些问题的出路,在于朝美直接对话和国际合作同时推进,这可通过中国提出的“双轨并进路线”得以实现。

 

世界力量格局尚未发生实质转变                                      李长久

【内容提要】世界力量格局转变的动力是综合国力的消长。其中,自然资源是条件,经济实力是基础,军事实力是后盾,科技实力是先导,人类发展指数反映人均福祉和竞争力。按综合国力比较,迄今世界力量格局尚未发生实质转变。大国军事实力、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以及大国关系的发展变化充满不确定性。我们现在难以判断21世纪前50年世界力量对比发生多大实质性转变。我们也没有必要界定在21世纪上半期中国综合国力能否或何时超过美国。两国要做的是,避免发生冲突或对抗,维护互补互利合作。最重要的是,我们要用好战略机遇期,办好自己的事情,处理好经济发展、科技创新、财富分配等的关系问题。

南海专题研究

中美南海博弈:利益、冲突与动因

——兼论破解南海“安全困局”之道                              吴士存  陈相秒

【内容提要】2010年以来美国在南海问题上逐渐由“幕后”走向“台前”,“选边站队”倾向也愈发明显。与此同时,中美在南海的博弈也日益剧烈。中美在南海的利益诉求冲突,固然是两国海上较量逐步升级的根本动因,但双方海上博弈之所以会在2010年以后渐渐凸显、恶化,其起因与中美力量对比变化、美国国内新美国主义思潮泛滥、声索国的推动以及美国对中国南海举措的过激反应密切相关。中美虽都有意避免在南海发生直接对抗和摩擦,但双方的战略重叠和结构性矛盾在短期内难以解决,两国在南海的“冷对抗”也将愈演愈烈。中美决策层应加强彼此在南海利益的融合,以有效缓解对抗,并积极寻求海洋安全治理合作、破解南海“安全困局”的可能路径。

南海共同开发:困境中求新机

——《南海共同开发六国学者共同研究报告》述评                           洪  农

【内容提要】共同开发是现代国家实践中涌现出来的一种和平解决领土争端的新思路。中国倡导的共同开发概念,得到了其他国家的积极回应。但由于地缘政治、法律制度以及有关当事国内政、外交等诸多因素的挑战,目前为止南海地区的共同开发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中心发布的《南海共同开发六国学者共同研究报告》,将几个当事国的政策解析、国家实践进行横向比较和深度解读,认为共同开发这一概念本身是一个具有吸引力和持久性的和平方案,符合中国和其他声索国的利益,同时对南海共同开发面临的困境和瓶颈达成共识,并结合当前南海形势提出了相对可行的政策建议。

 

海洋动态观察

越南海洋保护区实践及其启示研究                               蒋小翼  禤嘉慧

【内容提要】海洋保护区被认为是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和利用的重要且有效工具,并被各国所普遍采用。近十多年来,越南开始着手和推动海洋保护区建设。和其他东盟国家相比,越南的海洋保护区建设起步较晚,数量较少,但平均面积大,保护区的分类方式也较为特别。越南海洋保护区的立法和管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进而影响了保护区的效能。越南在南海争议海域建设海洋保护区的动作较大。中国应参考越南海洋保护区实践的经验和教训,完善海洋保护区管理效能,对可能导致的中越南海争议激化保持警惕,加强海洋保护区建设,促进中越蓝色合作。 

我国媒体应对领土争端舆论博弈策略探讨                                谭林茂

【内容提要】当前我国面临复杂的领土争端问题,这已成为涉华国际舆论博弈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乎我国的国际形象,而且对我国的周边安全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我国与印度、越南、菲律宾、日本的领土争端备受国际舆论关注。这四国媒体相关报道各有其特点和优劣势,具有较强的代表性。要有效应对这些国家媒体,一方面要增强我国际传播能力,打造国际一流媒体,另一方面要加强针对性研究,根据不同对手的特点制定差异化策略,扬长避短。

国际政治聚焦

国家身份变迁:新中国援非政策与“中非命运共同体”构建                   朱丹炜

【内容提要】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中国对非援助实践实现了从量到质的飞跃。不同历史时期对非战略与援助政策变化的背后,反映的是中国国家身份的转变。改革开放前,“革命者”的国家身份,塑造了中国“国际主义”色彩浓厚的援非政策;改革开放后,“负责任大国”的国家身份,使得“互惠互利”乃至“共同体”的设想成为中国援助非洲、深化与非洲合作的指导性原则。新时期“中非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构建,同样与国家身份密不可分。探究国家身份内涵的变迁,可以发现,国家身份的变化是中国援非政策发生转变的深层次原因。

 

美国主流文化对特朗普政府对华政策的影响                               韩志华

【内容提要】美国主流文化是西方文化的重要一支,具有西方文化的主要特征,强调以斗争/征服为情感基调,坚持“他人即地狱”式自我中心主义情感模式,秉持排他性、单一性文化结构,内部崇尚“以他人为敌”式竞争、外部热衷排他性战争。特朗普政府的对华政策深受其影响,“美国优先”原则的提出正源于此。用美国主义取代全球主义,中美间的合作性减弱,冲突性骤增,对中国的贸易战愈演愈烈,加大打“台湾牌”力度,拉拢盟国构建对中国的包围圈,以此遏制中国崛起。研究特朗普政府对华政策与美国主流文化间的关系,有助于认识特朗普政府对华政策的本质和形成的深层次原因,有助于推动双边关系向健康、积极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京ICP备13010271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5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