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杀案背后的王储,亲手埋葬了沙特的现代化进程?
发布时间:10.18.2018 来源:世界说
在消失数分钟后,一名60岁高龄的男子被斩首、肢解,手指被残忍切下……15人组成的凶手队伍携带钢锯等凶器,来去无踪,不到两个小时就随这具支离破碎的尸体一起人间蒸发。这如同恐怖片《电锯惊魂》的血腥场面,却离奇地发生在土耳其一处外交场所。
10月2日,流亡美国的沙特记者、《华盛顿邮报》专栏作家杰迈勒·卡舒吉(Jamal Khashoggi)进入沙特驻伊斯坦布尔领事馆后再无音讯,在外等候的土耳其裔未婚妻随即报警。土耳其警方展开调查后,有关卡舒吉失踪并被残忍杀害的消息已传得沸沸扬扬。尽管沙特政府极力撇清自己与案件的关系,但重重疑点和土耳其方面泄露的种种证据都指向沙特当局乃至王储穆罕默德·萨勒曼本人,并引起了联合国及欧美大国的密切关注。
改革悖论:“温和伊斯兰”与“异议零容忍”
事件发酵到目前,外界的讨论已经超越了流亡记者本身的生死存亡,上升到对穆罕默德王储治下愈发收紧的公共舆论空间的诘难。
卡舒吉失踪一事之所以引人关注,除了其疑似被杀害的方式骇人听闻,还在于他的身份特殊。这位60岁的资深媒体人,曾两度任沙特《祖国报》(Al-Watan)主编,并因主持刊发批评国内极端宗教势力的文章而遭遇撤职,此后则被西方描述为一个自由进步派的形象。但卡舒吉同时与沙特王室一直维持着较密切的联系,曾担任沙特另一位王子图尔基的顾问,据称在911袭击发生之前还曾被沙特安全部门委任去与本拉登进行沟通。
此后,卡舒吉陆续以评论员身份出现在沙特国内电视台、BBC、半岛电视台等媒体,并以改革派的态度谈论沙特国内外的各种政策。特别在默罕默德王储上台后,卡舒吉呼吁人们关注沙特国内各种对言论的打压与自由的限制,最终导致他面临沙特政府的全网封杀。出于人身安全考虑,卡舒吉离开沙特,流亡美国,并继续在《华盛顿邮报》上撰文批评王储的内政外交政策。
自“2030愿景”颁布以来,被视为改革“总设计师”的穆罕默德王储,以其温和、开明的形象逐步受到西方的欢迎,美国总统特朗普也主动为其站台。但正如王储访美时脱下大袍,换上的西装一样,这种开放,似乎更像一层精心包装的外壳。
可以看出,王储改革途中,进退并举:鼓励女性创业,却迟迟未能取消男性监护制度;解禁女性驾驶,却对争取女性合法权益的人权活动家实施逮捕并判处死刑。10年前,阿卜杜拉国王治下的沙特年轻人还可以大胆在脸书和推特上批评政府腐败,而现在,沙特的舆论空间少有异见,连在沙特工作的外籍人士也纷纷抱怨“连在推特上说错话可能都要被关小黑屋” 。
王储承诺实现“温和的伊斯兰”,却对异议“零容忍”,这似乎是一种改革的悖论。在女性权益问题上,沙特当局并非真的想要赋予女性独立自主的权利。一方面,沙特希望利用女性劳动力的解放,推动其摆脱对外籍劳工依赖的“沙特化”愿景,另一方面,则是刺激女性消费者的消费能力,更好地实现“去单一石油”的经济多元化。
在“2030愿景”的聚光灯下,“温和伊斯兰”的口号成了一块吸引资本的巨大磁铁。王储构建出一个消费主义盛行的梦幻天堂,但构建其内部机理的伊斯兰意识形态从未瓦解。尽管推进经济现代化,但沙特王室并不一定会接受由此带来的社会变革。保持传统的社会结构和伊斯兰价值观的前提下完成王国的现代化,这是沙特王室最希望实现的。
有学者称,沙特“没有国家利益,只有王室利益”,在这种预设下,改革的实施者只能是王室。因此可以看到,纵然限制了“惩戒委员会”,收归了宗教警察的权力,但沙特王室却从未割断与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瓦哈比教派之间的联系。在沙特,真主的归真主,王室的归王室,从未、也绝不可能允许任何如卡舒吉一样的异议者试图动摇其根基。只有维持这种意识形态,王室的执政合法性才得以延续。
王储地位会受影响吗?
亮相国际舞台后一年有余,沙特王储默罕默德的角色一直在反转。从去年11月“宫斗式”反腐擅弄权术的野心家,到今年3月登上《时代周刊》封面年少气盛的“魅力攻势”(Charm Offensive),如今则被怀疑是卡舒吉失踪案背后“有阴暗面”的杀人凶手。
从去年反腐至今,沙特王室格局一直处于舆论漩涡。经历了一系列对王室旁系的清洗和对异见人士逮捕后,萨勒曼父子威权在握,但由于王储过于野心勃勃,在推动改革过程中显得相当冒进,不少项目因雷声大雨点小而显得有画饼之嫌,外界围绕其权力是否稳固的讨论与日俱增。
对王储地位不稳的担忧并非首次出现。在沙特阿美石油IPO的问题上,萨勒曼或许也开始觉得小儿子刚愎自用。一直以来,阿美石油的IPO被视为事关改革成败的重大计划,自2016年1月公布起都无明确动向,但今年8月底被路透社爆出已遭到萨勒曼国王的强行终止。若消息坐实,无疑会对王储改革事业造成巨大打击,毕竟,若没有外资注入,“2030愿景”描绘的宏伟蓝图只能是空想。
不仅身为父亲的国王对其能力产生质疑,王储实施的一系列改革措施,还面临着王室内部的重重压力。改革过程中,诸如提高油价、削减教育及医疗补贴的措施已经开始影响习惯于高福利的王室成员对王储的支持。去年11月,11名王室成员曾在利雅得省政府前公开示威,要求政府取消停止为王室成员支付水电费的指令。
今年4月,沙特王宫疑似传出枪响,一贯高调的王储消失在媒体视野中近一个月,事件扑朔迷离,至今众说纷纭。不久,流亡德国的王室异见成员卡哈立德·本·法尔汗(Khaled bin Farhan)接受亲卡塔尔媒体《中东眼》(Middle East Eye)的专访,呼吁罢黜现国王及王储,更加引发了外界对沙特王室内斗的猜测。
而这次,卡舒吉失踪事件的后续进展再次把王储的改革计划推向了风口浪尖。随着事件持续发酵,西方各界,特别是商界人士纷纷发声,联合对沙特的经济改革措施发出抵抗的声音。美国前能源部长厄内斯特·莫尼兹(Ernest Moniz)表示,在卡舒吉失踪案查清之前,不会行使其在“沙特NEOM新城”咨询委员会中的职能;英国航空巨头维珍(Virgin Group)也表示退出“红海计划”的两个项目,并暂停与沙特政府进行的一项10亿美元投资的谈判。
10月23日,被称为“沙漠中的达沃斯”的第二届沙特“未来投资倡议峰会”(FII)将在利雅得举行。去年的这一峰会,吸引了几千名世界各地的金融机构代表、政府高级官员、企业财团代表和投资者出席,而今年的同一时间,则因为沙特官方在卡舒吉失踪一事上的暧昧立场而遭到多方抵制。抵制者不仅包括摩根大通、谷歌、优步、维亚康姆、福特等企业大鳄,还包括《纽约时报》、《金融时报》、彭博社等媒体巨头。
沙特的外资引进是否会遭遇挫折,对于改革来说至关重要。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石油红利带来的公共福利一直是沙特阿拉伯社会特殊的社会契约。而如今,高福利在王储推行的改革措施下被大力削弱,若失去政府补贴又不见改革成效,民众对王储的期望值或将降低,王储依靠大力反腐、推行改革而积攒的政治资本势必大打折扣。
沙美同盟未变,土耳其坐收渔利
卡舒吉失踪事件后,与王储一样如坐针毡的,大概是美国总统特朗普。
沙特对于美国,不仅是中东战略的支点,也是现实利益的所需。为了建立起防御伊朗的军事体系,沙特每年从美国采购数十亿的武器装备;沙特6900多亿美元外汇储备中的大部分用于购买美国国债。虽然实用科技的发展使得美国页岩油、石油产量走高,很大程度削减了对沙特的能源依赖,但还是需要沙特在美国制裁伊朗时填补石油供应空缺,确保国际原油市场稳定。
不但如此,商人特朗普与沙特王室还有着亲密的私人关系。特朗普竞选总统时期,沙特也是背后的出资者之一,这种支持被视作为扭转奥巴马时期中东政策所做的投资。特朗普上台后,在中东遏制伊朗,重启制裁,甚至集结“阿拉伯版北约”,一系列政策调整都符合沙特王室的心意。
卡舒吉10月2日失踪,两周来一直占据国际媒体的头条,但一向好管闲事的特朗普起初却态度暧昧,一直对此事保持沉默。10月13日,迫于国内舆论形势,特朗普终于发声,称如果证实沙特当局下令杀害了卡舒吉,美国将对其进行严厉惩罚。
中期选举临近,特朗普在卡舒吉遇害一事上的态度,已经被民主党和部分共和党人看在眼里。为了摆平这个难题,蓬佩奥穿梭于利雅得和安卡拉之间“灭火”,在美国斡旋下,只要沙特王室可以想方设法自证清白,卡舒吉之死的谜团也会不了了之。
意识形态是美国与沙特之前永远无法弥合的裂缝,但共同利益却是双方一贯的追求。油价不稳,是美国不愿看到的;中东地区的力量真空,是美国不允许发生的。毕竟,中东很难出现伊朗和沙特同时被制裁的情况。特朗普自然不会选择缓和对“邪恶国家”伊朗的关系,沙特与美国战略合作的根基不会发生根本改变。
而卡舒吉失踪事件中,有所得利的,或许是刚刚从紧张的对美关系中逐渐走出的土耳其。
事件发酵至今,一些有关涉及案件重要线索的信息都通过匿名土耳其高官之口由媒体泄露给大众,埃尔多安亦频频站出喊话沙特,敦促其正视案件调查结果。有分析称,土耳其试图将这一事件“政治化”,通过这些情报的泄露来掌控节奏,从而握有压制沙特的砝码。而最终,事情也朝着土耳其政府预想的方向进行:沙特派遣高级别代表团访问土耳其,双方组成联合调查组共同调查案件。沙、土自卡塔尔断交事件后不断恶化的外交关系,经过这一事件,却也得到了回旋余地。能否开展新的关系,有待双方谨慎处理,但无疑通过此次事件土耳其掌握了部分主动权。
巧合的是,正当卡舒吉失踪案闹得满城风雨,10月12日,此前被指控与2016年发动未遂政变的“居伦运动”有联系的美国牧师布伦森被土耳其当局释放,返回美国。之前布伦森在土被软禁一事引发了美国对土大规模制裁,土耳其里拉跌幅一度超过20%,引发国内经济危机。而布伦森获释的消息一经传播,里拉应声上涨3个百分点。
此刻,正当穆罕默德王储为寻找替罪羊而辗转反侧时,埃尔多安也许刚刚走出了里拉暴跌的噩梦,偷得一丝喘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