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第一期目录及摘要
发布时间:01.16.2018 来源:亚非发展研究所
中美海洋安全对话摘编
中美两国应该求同存异,共同维护海洋安全 朱文泉
加强沟通与交流,努力达成共识 [美]丹尼斯·布莱尔
关于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 陈小工
推进中美军事交流,促进海上军事合作 张兆垠
中美海上安全合作:原则与路径 朱 锋
从文化层面看中国海洋战略的长期目标与意图 高 原
南海问题战略透视
对近年来美国南海问题研究的梳理及评估 刘 琳
【内容提要】近年来,美国学术界对南海问题高度关注,推出了诸多研究成果。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中国行为和政策的分析研判及对美国应对策略的思考上,如认为中国正在采取“海上胁迫”战略,破坏“基于规则的秩序”,美国应当采取“强加代价”战略加以应对等。这些研究不仅在学术界具有重要影响,也反映在美国的实际举措中。本文对上述研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试图找到影响美国南海政策和行为的深层次观念和逻辑,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评估分析。
论南海地区海上非传统安全合作机制的建设
——基于海盗与海上恐怖主义问题的分析 洪 农
【内容提要】南海地区海上非传统安全问题愈发严重,确保海上安全已经成为南海沿岸国面临的一个迫切任务。本文从相关国际法对于海上安全的解读、南海沿岸国及域外相关国家的海洋政策路径、沿岸国与使用国合作的新方向三个方面阐述了构建南海地区海上安全合作机制的重要性。文章分析《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及其他法律和准法律的工具在打击海盗与海上恐怖活动、保障航行安全方面发挥的作用及其存在的局限性。除了国际法发挥的作用,沿岸国以及域外利益攸关国家如何就加强海上安全合作选择的政策路径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沿海国和使用国越来越意识到它们在确保海洋资源和海上通道得到持续有效利用方面存在共同利益,但对于实现这一目标的具体方法存在显著分歧。尽管如此,我们还应该看到地区国家近年来在打击海盗和海上恐怖活动方面保持了良好的合作态势。为了实现海上安全合作,需要有关国家努力凝聚共识,提高互信,打消海上合作将会影响主权权利的担忧。此外,南海声索国可以通过国际海事组织和东盟等国际组织加强区域合作,深化相互理解,最终为海上安全合作做好铺垫。
周边安全环境分析
“洞朗事件”回顾与反思 田士臣
【内容提要】“洞朗事件”的最后结果对中印双方而言是一个双赢的结局,是中方强调的互利共赢外交的体现,也标志着中印新一轮战略博弈的开始。中方需要深入反思这一事件的成因及处理过程。作者认为有三点值得关注:一是中方没有进行战略优势转化并在战术层面缺少一线战术规则;二是中方需要调整完善国家安全体制以实现对应急突发事件的跨部门机制性处理;三是中方应当针对印方战略动向和后续影响做好战略战术层面的调整。
浅析日澳安全关系的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张 亮
【内容提要】2014年日澳宣布建立“特殊关系”以来,两国的安全合作由非传统安全领域向传统安全领域迅速扩展,并在东海、南海等地区海洋争端问题上展开了密切协作。日澳安全关系的这种发展,受到美国亚太政策调整、日本寻求实现“正常国家”的目标、澳大利亚追求地区影响力等多重因素的推动,并对中国海洋利益的维护和地区安全环境的稳定造成了复杂影响。虽然受到日澳安全利益错位、澳国内反对声音、中澳关系发展等因素的制约,日澳关系难以走向结盟,但中国仍需密切关注日澳安全关系的发展走向并采取恰当措施,以减小其不利影响。
海权思想比较研究
马汉与科贝特海权思想比较研究 刘新华 王立坚
【内容提要】美国的马汉和英国的科贝特都是享誉世界的海权战略学家,他们的海权思想在产生背景、理论内容和后继影响等方面既存在共性又有着明显区别:虽然他们的海权思想均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那个风云激荡的时代,但马汉海权论诞生于亟待海外扩张的美国,而科贝特的海权思想诞生于海洋霸权国英国;二者均重视海洋的重要性,但马汉强调海权优于陆权,科贝特则支持海陆均衡;马汉认为海权的核心是绝对制海权,科贝特则认识到了制海权的相对性;在海军战略和建设等方面,马汉建议建设进攻性舰队,强调海上决战,科贝特主张建设攻防兼备的均衡舰队,并阐释了有限战争思想;马汉的海权思想对当时世界各国海洋战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持续到现在,科贝特海权思想对战后美国海军转型和当下美国的海洋战略产生了重要影响。系统比较他们的海权思想,可为当下我国形成有中国特色的海权战略、建设海洋强国提供可资借鉴的思想资源。
海洋政策与外交研究
特朗普政府的北极政策:内外环境与发展走向 杨松霖
【内容提要】2017年1月,特朗普正式就任美国第45任总统。特朗普上任后面临复杂的国内外环境,本人政策偏好别具一格,其如何处理奥巴马政府的北极“遗产”引发关注。本文通过使用战略管理学中的SWOT分析法,对特朗普政府参与北极事务的内部优势、内部劣势、外部机会、外部威胁进行分析,发现特朗普政府参与北极事务内部优势明显,外部威胁突出。在此背景下,特朗普政府可能在北极环境治理、资源开放、安全维护和国际合作四个方面发挥优势,回应挑战,实现北极战略的转型和升级。
外交政策分析视角下郑和下西洋的“伊斯兰因素”及其借鉴 何思雨
【内容提要】郑和七下西洋是古代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平交往的典范,宗教作为重要的外交资源,发挥了独特的作用。通过梳理郑和外交的环境、目标、决策者、内容、机制、方式等方面史料,郑和下西洋的“伊斯兰因素”外化表现在出访国家、团队成员和外交活动等方面,同时也内化作用于海外基地选择、选派委任官员和地缘政治博弈中。在此影响下,郑和下西洋一定程度上间接加速了东南亚部分地区的伊斯兰化进程。当前“一带一路”建设需重视相关“伊斯兰因素”的研究与运用,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实践对“一带一路”建设和中国全球治理能力提升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书 评
伊斯兰异端人士阿雅安·希尔西·阿里论政治伊斯兰的危害及其反制措施:
《达瓦的挑战》观点解读 汪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