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第一期目录及摘要

发布时间:01.16.2017 来源:

亚太安全动态


特朗普政府上台与亚太安全局势的新挑战   朱 锋

【内容提要】特朗普政府即将上台,世界与地区局势正在遭遇冷战后前所未有战略不安全感。作为2016年全球政治中最大的“黑天鹅事件”,特朗普的当选和就任很可能引发美国外交历史上“非精英主义”的政策选择。特朗普的反全球化言论、对“一中政策”的挑战、威胁要对华发动“贸易战”以及效法上世纪80年代美国里根政府的狂热,必然给亚太地区安全局势带来新的不安和紧张。但可以肯定的是,特朗普政府的亚洲政策将会既推出变革、又会保持必要的连续性。特朗普政府究竟执行什么样的中国政策,将会决定其亚洲政策的走向。应对特朗普冲击,最重要的是避免在经济与安全两个领域同时出现高烈度的中美对抗。


试析南海争议的务实解决机制

——推进南海争议逐步解决合作性方案分析   洪 农

【内容提要】此文旨在根据南海形势最新动态,探索最为务实的争端解决机制,搭建一个由借两岸合作寻求南海问题突破、将海洋环境安全作为南海合作的驱动力、将渔业合作作为解决南海争端的起点、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作为海洋治理的框架、以思维转化引领政策和研究的方向五个维度组成的争端解决模式。为决策者与学者提出了一些建议,并探讨了在解决海洋争端的过程中将国际关系和国际法融合在一起的跨学科视角的可行性,为寻求南海问题的和平解决进献绵薄之力。



南海地区的权力与秩序:美国南海政策的战略框架   [美] 帕特里克·克罗宁

【内容提要】本文系新美国安全中心(Center for a New American Security, CNAS)2016年末出版的政策简报。该报告分析了中美在南海地区的竞争与合作,并提出了经济、军事、外交和规则四大参照系,以帮助美国政策制定者更为全面地理解南海地区事务。本文还根据竞争与合作的程度,列举了影响中美安全关系和政治关系的七大议题。本文最后提出,为了更好地维护美国在南海地区的利益,美国应该加强与东南亚国家的接触,发挥地区盟友及伙伴国的力量,以及在综合实力的基础上加强地缘经济工具的使用。



名家专稿


世界大同与南海问题的解决     朱文泉

【内容提要】解决南海地区热点问题,是牵动全局、影响长远的一盘棋。要坚持“四三制”,下活南海棋:一是坚持“三轨”并行。即与南海当事国“一对一”直接谈判、与东盟展开对话和合作、坚决与南海问题的域外“搅局者”作斗争。二是坚持“三路”并进。即确保南线(海上丝绸之路)、加快西线(陆上丝绸之路)、开辟北线(经北冰洋通往欧美)。三是坚持“三段”并用。即由“政治—战争”的“两段论”变为“政治—非武力斗争—战争”的“三段论”。坚持常态下的政治,争取“谈”出一个和平的南海;如果行不通,则可以利用非武力斗争阶段,“斗”出一个和平的南海;若对手诉诸武力,我们则可以下定决心,“打”出一个和平的南海。四是坚持“三举”并重。即以走向大同引领世界人民、以“不战而和人之兵”逐步消灭战争、以合作共赢促进未来发展。



中国与东亚研究


中国外交转型的困境:“体系—单元”的双层结构解析   叶晓迪  杨佳龙

【内容提要】2016年初的“吴胡之争”再次点燃关于“中国外交转型方向”的争论。导致争论的原因不仅在于学界与政界对“转型方向”无法达成有效的共识,更是在中国外交的转型中所遇到挑战与困境。然而,西方传统的国际关系理论与近几年兴起的“本土化”理论虽然有助于解释中国外交转型的问题,但都过分注重“体系层次”的因素,从而忽略“单元层次”的原因。因此,本文试图以“体系-单元”的双层结构解析中国外交转型中所遭遇的困境,并尝试提出“选择性强硬”外交战略可能是突破转型困境的有效方式。



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构建的未来展望   李安民

【内容提要】鉴于两岸共同面临严峻的海洋安全形势,在实现统一之前,有必要建立军事安全互信机制,携手维护中华民族固有领土。当前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的建立存在政治基础薄弱、两岸需求错位、双方内部动力不足以及台湾岛内政治因素的干扰等重重障碍;大陆一直倾向于建立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而台湾不同党派有不同的主张和政见,但总体看来,两岸建立军事安全互信机制存在可行性,需要两岸人民高度关注,共同努力,逐步推进。



冷战后越南的安全困境及其外交政策调整   李春霞

【内容提要】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使越南陷入冷战后的安全困境。如何维护越共政权的稳定、如何走出经济社会的恐慌,越南内部展开激烈的争论。国际局势的剧变与安全困境的威胁迫使越南认识到时代特点已从冲突向和平过渡,已从对抗转向对话合作。从世界观,到经济领域,再到外交政策,越南逐步淡化意识形态,确立其“增友减敌”、“开放的、多样化和多元化”外交政策。在战略上,越南注重地缘政治,回归地区,寻求以区域集体安全确保国家安全,确立了其与东南亚政策,并最终成为东盟中的一员。多元化外交与东盟成员身份,为越南政权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而强调民族国家利益与区域合作则成为越南外交不断演进的一条主线。


从有限包容理论看中国—东盟关系的经济依赖与安全疑虑   张子霄

【内容提要】中国—东盟关系经历25年的正式交往,建立了紧密的经济联系,取得巨大的经贸成就,但也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和尚未实现的战略诉求。近年来随着双方的实力差距不断加大和受域外国家介入的南海争端干扰,中国—东盟关系在高端政治领域的发展滞缓,东盟对中国的安全疑虑不断增强。本文以包容理论分析中国—东盟关系中东盟“经济上依靠中国,安全上依靠美国”二元关系格局的形成原因,依据国际关系中既有权力对崛起权力的一般包容规律解释中国为何在经济领域获得东盟的积极包容,在安全领域始终无法取得实质性包容进展。以包容理论中物理能力、身份认知、目标行为体的内部决策机制维度解释促进中国—东盟经济包容的原因和双方历史纠纷、地缘基础、南海争端等变量对安全包容的负面影响,认为中国因改革开放后准确把握时机、审慎推动合作的低姿态获得东盟在经济领域的包容与信任,但随实力增长而趋于激进的行为使东盟加深中国进攻性意象的认知,加之域外国家介入、亚太地缘政治风险,要求中国应在追求大国权力地位的全包容进程中继续坚持战略审慎的心态与行为。



综 述


南海论坛会议综述    王 胜


历史会议综述    王 胜









 


 

京ICP备13010271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5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