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谊历久弥坚 合作硕果累累——中国驻俄罗斯大使李辉就中俄建交65周年撰文

——中国驻俄罗斯大使李辉就中俄建交65周年撰文

发布时间:09.30.2014 来源:新华网


 中国驻俄罗斯大使李辉


  半个多世纪以来,中俄(苏)关系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经历友好结盟、关系恶化、睦邻友好和战略协作伙伴几个阶段的发展变化,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顺应了时代的潮流,造福两国和世界人民,为邻国间、大国间、新兴经济体间和谐共处、合作共赢树立了典范。

  65年来,中俄关系日臻成熟。1996年4月,两国领导人在认真总结历史经验基础上,从两国人民根本利益出发,着眼未来,建立了面向21世纪的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2001年7月,双方签署《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把两国永做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用法律形式确定下来,为两国长期睦邻友好、互利合作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2004年,中俄就全面解决边界问题达成协议,为两国人民世代友好和睦邻合作提供了可靠的保障。2012年6月,双方签署《关于进一步深化平等信任的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全面提升中俄战略协作关系的水平和高度。2014年5月,普京总统访华期间同习近平主席签署《中俄关于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新阶段的联合声明》,将中俄全面、平等、互信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提升至更高水平。

  65年来,中俄务实合作稳健前行。双方积极探索互利共赢的合作契合点,努力寻找共同发展的合作新途径,不断扩大双边经贸合作规模,进一步提高合作质量和水平。特别是本世纪以来,双方签署了多个政府和企业间合作文件,涉及经贸、能源、军事、人文、教育、农业、执法安全、地方合作、生态环保、金融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各个领域,切实将两国战略协作的高水平转化成务实合作的成果,为两国和两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2013年中俄贸易额达892.1亿美元,中国连续四年成为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目前,双方正在向双边贸易额达到1000亿美元(2015年)和2000亿美元(2020年)的目标迈进。

  65年来,中俄人民友谊不断加深。中俄是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两国人民的友谊源远流长。中俄(苏)在反法西斯和反军国主义战争中用鲜血凝成的情谊更是弥足珍贵。在俄罗斯和中国发生特大意外事故后双方接待对方受难儿童疗养,再次验证了大爱无疆这句中国人常说的话。近年来,中俄人文交流蓬勃发展,两国相继举办的中俄“国家年”、“语言年”、“旅游年”获得巨大成功,今年双方又开启了为期两年的中俄“青年友好交流年”,相关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展开,两国人民世代友好的接力棒薪火相传。双方还分别于2009年10月和2012年12月在北京和莫斯科互设文化中心,为切实增进人民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搭建了重要平台。

  65年来,中俄国际协作日益密切。双方分别于2005年7月和2011年6月发表了中俄《关于21世纪国际秩序的联合声明》、《关于当前国际形势和重大国际问题的联合声明》,一致认为加强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核心作用,呼吁各方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叙利亚局势、伊朗核问题、阿富汗局势、朝鲜半岛核问题等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双方在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金砖国家、上海合作组织、亚信、中俄印等机制内广泛开展合作,包括推进全球经济治理、提高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发言权和代表性、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经济创新发展、打击三股势力、不扩散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和非法毒品贸易、维护国际信息安全、外空安全等。双方有效协作,为维护世界和地区和平、稳定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65年的关系发展告诉我们,中俄两国共同选择的发展双边关系的战略和策略是正确的。只有始终坚持平等协作、相互尊重的政治关系,始终坚持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发展思路,始终坚持和谐包容、世代友好的和平精神,始终坚持安危与共、协商一致的安全理念,才能不断深化两国政治互信,才能在合作中实现互利共赢,才能保证两国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发展。

  经过65年的发展,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世界大变革大调整的浪潮中历久弥坚,已成为稳定、健康、成熟的国家关系典范。中俄务实合作在国际金融危机仍在蔓延和全球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逆流而上,不断结出新的丰硕成果,为两国和两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两国政治互信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水平,已成为促进大国关系良性互动、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的重要因素。

  65年的光阴荏苒对于人生已不算短暂,但对于两个蓬勃发展的大国来说,却如同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充满青春的生机与活力。当前,中俄关系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作为大国、邻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俄肩负着促进国内发展和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历史使命。无论世界风云如何变幻,不管前进道路有何困难险阻,中俄世代友好的信念不会动摇,中俄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合作目标不会动摇。我们相信,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中俄关系,必将为两国人民带来福祉,必将为世界和平、合作与发展做出贡献。(作者为中国驻俄罗斯大使李辉)

 

京ICP备13010271号-6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542号